钱前院士:育种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资讯出处:顾问与高端人才服务组资讯作者:发布时间:2025-02-10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前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提出:育种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要真正实现还有很多基础性的理论、技术、管理体系需要探索。例如,我国现有技术有希望在短时间内实现智能化收集、保存种质资源,但要保证准确甄别这些种质资源较为困难,因为相同名字的种质未必就是真正的同一种质,如果没有用对应的基因型和表型信息等基础数据为种质资源精准标签,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可能还会因为大量重复、未整理的信息,额外增加甄别负担。与传统育种相比,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设计育种,可以拥有更多选择权,实现更多定制性的品种选育,科研人员可通过全基因组单倍型分析和不同基因型的组合筛选,使得精准设计育种成为可能。随着测序技术和各种组学方法的快速崛起,通过各种高通量测序技术,批量获得不同品种或种质的基因型,再利用已知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快速对其他的各种基因型和表型测配进行预测,进而加快新品种的精准选育。近年来,在基因组序列信息获取方面已有足够积累,但表型的鉴定仍需大量田间工作作为支撑,各种表型的复杂性也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挑战,未来如何快速将基因型和表型进行对应,提高表型观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是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
根据科技日报信息编辑